您好,  [请登录]   [免费注册]
  • 咨询热线: 18640030888  |  18202496210  

浏览记录

第一个没有烟花爆竹的春节:禁放之后年味依旧

发布日期:2018-02-14

天津通过《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


社区民警正在社区宣传栏里张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海报。

  天津北方网讯:燃放烟花爆竹是市民喜爱的节庆民俗,但近年来这一传统习俗对城市环境、民众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凸显,极大增加了城市管理成本,因此制定出台严格的烟花爆竹禁放规定势在必行。有不少社会学者认为“风俗当随时代”,民俗文化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禁放鞭炮的N个理由

  燃放烟花爆竹是具有历史渊源的,但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地扩大上升,燃放烟花爆竹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包括大气污染、噪音污染、人身伤害、火灾等愈发明显,引发的社会问题随之而来。

  别人的春节是万家团圆,津南区仕林苑社区的物业经理李海静的春节则是忐忑不安。“以往燃放烟花爆竹给社区带来的安全隐患,令我们做物业管理的人每到春节宛如‘过劫’。比如,春节最常见的纠纷就是鞭炮崩到车,崩出坑或崩掉车漆,业主就得找物业公司来解决。虽然小区有监控,但大年夜那么多人集中燃放爆竹烟花,很难从监控视频中看清到底是哪个人放的鞭炮崩到了车。由此造成的种种纠纷,既不利于邻里和睦,也为物业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去年冬天,李海静看到一条消息,北京某小区有人燃放烟花时点燃了楼外的空调外机,大火蔓延将整栋居民楼烧毁。因为燃放的爆竹从打开的窗户飞入屋中而引发了火灾,法院酌定物业公司承担40%的赔偿责任。她意识到不遵守安全规定,燃放烟花爆竹是引发火灾和造成人身伤亡的“罪魁祸首”。

  为有效保障小区安全,李海静先后多次组织物业公司员工开会,研究有关小区居民烟花爆竹燃放问题。她说:“有个别员工对‘居民放炮,物业担责’这事是有抵触心理的。毕竟物业公司规模再大,也不可能做到每户人家都配备专人负责。倘若万一摊上因居民自行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安全事故,最终由物业公司承担赔偿责任,我们觉得有点委屈。”本市出台的禁放规定终于让她有了安心的感觉。她笑说:“今年春节,居民们有个安全年,我们物业管理的从业者也能有个安心年了。”

  “窗外爆竹连天过大年,屋内紧闭门户求心静。”这是家住河东区中山门的白领孙琳过去每逢春节假期时的一个心情注脚。

  “前年春节假期的某日午后,母亲在楼门口与邻居聊天时,突然头顶上传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当时她就感觉心头一紧,头晕眼花。等她缓过劲来,哪还找得到是谁家在阳台燃放鞭炮,小区的地上也只剩下红色鞭炮纸屑了。”孙琳告诉记者,“听到禁放规定出台的消息,我特别高兴。因为家中老人有心脏病,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对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堪称生死考验。另外,我侄子刚刚两岁,弟妹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着了,一个‘炸雷声’就能把熟睡的小孩惊得哇哇哭。我们是又心疼又无奈。”“70后”的她对有些居民想要在春节时“闹一闹”的心情是非常理解的,“我曾见到家长带着孩子燃放‘老飞鼠’烟花,这种烟花燃放时会在人群中乱窜。因此,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在她看来,“闹一闹”的背后,人们忽略的是烟花爆竹那着实不小的威力,一旦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对本人及其家人来说很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伤痛。

  企业高管刘先生非常反感一些人把鞭炮烟花搬到马路和人行道上燃放的习惯。“去年初二,我们全家开车去老丈人家拜年,刚拐进居民区的小路上,就遇到一群人在燃放烟花爆竹,现场是浓烟滚滚,鞭炮纸屑四处飘飞。我们停靠在路边,全家人特别无奈地等他们将烟花全部燃放完,才哆哆嗦嗦地开过去。”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农历正月初一零时,我市15个区空气质量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PM2.5平均小时浓度增长了6.67倍。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高达135分贝的噪声污染,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大量碎屑垃圾,还对市容环境造成极大压力。而且,我市中心城区人流密集、场所众多,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将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在居民小区燃放组合烟花,其升空爆炸高度一般在十层楼左右,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施救难度较大,易引发重大火灾事故。

  另外,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曾组织专人,连续三年,对除夕夜本市5家医院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伤害事故情况访查统计。仅2017年,从除夕晚6时到农历正月初一早6时,5家医院共接诊因燃放烟花爆竹致伤的病人28人。就诊患者中眼科致伤8人、外科致伤20人;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8岁。

  年味当随时代变

  “风俗当随时代”,民俗在历史的传承中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应作出相应的改变。

  记者到达仕林苑社区时,津南分局双港派出所民警夏桂峰刚刚入户走访出来。他介绍说:“有些老人传统观念比较重,对禁放规定有不理解的情绪。还有个别居民认为,没有鞭炮的春节,没有年味。”

  夏桂峰告诉记者:“我们非常理解一些居民的心理,燃放烟花爆竹毕竟是民俗传统,但如果说放炮才有年味未免有些绝对了。”

  “我们在社区宣传栏里张贴了海报、悬挂了标语,让居民进出小区时一眼就能见到,起到普及禁放新规的作用。同时,将《致全市居民的一封信》发放到每一户居民的手中,切实做到让每一位居民都知道、了解新规。”在街道和物业公司的配合下,夏桂峰还陆续为居民播放各地因为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火灾及伤人的事故新闻,组织社区居民开茶话会等,宣传禁放新规。

  记者在社区民警办公室看到,在夏桂峰的主持下,几位积极响应禁放新规的居民正热情地为一位不理解新规的邻居述说燃放烟花爆竹的种种危害,畅所欲言,气氛活跃。

  记者采访居住在南开区水畔花园小区的古稀老人陈嘉荣,他对禁放规定的出台拍手称快。“在我看来,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传统习俗对我们来说,不仅污染空气,而且万一出了安全事故,损失就大了!依我看,逢年过节也好,婚丧嫁娶也罢,不放炮是好事。”

  聊起禁放规定是否会让年味变得更淡的话题,陈嘉荣说:“年味的核心是团聚,它需要全家人用心营造。”他指着桌子上自制的家庭档案册介绍说:“每到大年三十,评选‘本年度家庭十大新闻’就是我们家的春节家俗。”小孙女戴上了红领巾、老伴儿学会了电脑打字、大儿子全家到巴西生活、二儿子买了汽车……他指着一条条家庭新闻读给记者听:“我觉得家中长辈有责任引导年轻人如何健康地生活。老人要主动遵守禁放规定,引导年轻人建立起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

  从2000年起建立家庭档案,17年的家庭温馨岁月被陈嘉荣浓缩进一本本档案册里。他说:“大年夜时,全家讨论并推选‘家庭新闻’,令每个人都会产生参与感,增强了家庭凝聚力。浓浓的亲情就是年味啊!”

  除夕还未到,“80后”张航的微信朋友圈里已经有不少人晒出了“全家旅行照”。张航说:“与过去大家在除夕夜与亲朋团聚家中吃守岁团圆饭不同,我感觉大家越来越不拘泥于固有过节模式了。”有的朋友选择全家集体旅游过年、有的朋友选择返乡探亲……这一切都让张航感受到时代变了,春节的过法变了,年味同样温馨。“现代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又比较快,所以对一年中难得的节日长假往往有着‘个性化需求’。”

  今年春节,张航准备带父母逛庙会、看演出、赏花灯……她坦言:“移动互联网时代,只顾看手机而冷落面前亲友的‘低头族’并非鲜见。我更期待利用春节假期多多陪伴家人,多组织和参加亲朋好友的聚会。其实,我身边很多同龄人并不热衷于燃放烟花爆竹,而是更愿意与亲朋好友多些面对面的深入情感交流。我想,最浓的年味少不了陪伴。”

  禁放新规顺应民声

  “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倒逼传统民俗发生变化。”天津市委党校法学部的邢亮教授告诉记者,“民俗是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对应的。比如,过去是全家人齐动手做年夜饭,现在很多人都改在饭店订年夜饭了;过去是登门拜年,现在则是电话、微信拜年。这些改变恰恰说明了民俗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时代进步而不断革故鼎新的。”

  对禁放规定的出台,邢亮教授认为是“正当时”。“如今,百姓的环保和安全意识逐年提高,对能过一个绿色、安宁春节的期盼越来越深,禁放规定是顺应民声的举措,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结果。”

  文化学者王焱表示:“这些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过春节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春节的团聚文化内涵始终都在。燃放烟花爆竹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合拍,会被逐渐淘汰也在情理之中。”

  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三支队队长刘健参与了禁放规定的起草,他说:“此次新规出台,最重要的是要家喻户晓,让老百姓知道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性,才会自觉不放炮。” 据记者了解,目前,公安机关正借助社区民警的力量,通过入户走访或是开展宣传活动,让更多百姓了解新规。同时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街道、楼宇、车站、码头、机场等场所电子显示屏,宣传禁放烟花爆竹地点和违法违规燃放的危害性及严重后果。在春节期间,向全市区域内上千万的手机用户群发手机公益短信,提示禁放烟花爆竹。

  刘健直言:“违规处罚绝不是目的,引导百姓提升环保和安全意识,才是根本目的。希望有更多的市民春节不放炮,为城市的环境、减少安全隐患贡献一份力量。”